經常咬冰可能導致蛀牙?

經常咬冰可能導致蛀牙?

每次外出用膳時,大部分餐廳都會隨餐附上飲品,偏向選擇凍飲的朋友有沒有咬冰的習慣呢?許多人以為咬冰只是一個壞習慣,並不會帶來任何負面後果,其實經常咬冰會導致敏感牙齒以外的口腔問題。

 

大家都知道經常用牙齒咀嚼硬物會傷害到牙齒,而咬冰同樣也會傷害到牙齒。牙齒表面的琺瑯質是對抗細菌的保護層,反覆咬冰會損害琺瑯質,令牙齒本質暴露,會更易令細菌滋生及腐爛,繼而引致蛀牙。

 

因此,千萬不要輕視咬冰可帶來的口腔問題,聽似影響不大的敏感牙齒也能帶來無比酸痛。若然自己或者身邊的人有咬冰習慣,請他們儘快戒掉這個壞習慣,好好愛惜伴隨我們一生的牙齒。

 

*以上內容旨為一般牙科程序及知識,所有治療方法均有利有弊,並視乎個人情況而定。以上內容並不代表任何牙醫或牙科機構的專業意見或觀點。如有任何疑問,請向我們或你的家庭牙醫尋求正式醫療意見。

鼻竇骨與植牙手術有何關係?

相信大家對植牙的概念略知一二,其實植牙是比想像中更複雜的牙齒治療。部分人會以植牙取代拔掉的牙齒,可是進行此手術前也有不同的考慮因素,其中一項就是鼻竇與牙槽骨的距離。

當缺牙時間越長,病人又未有填補牙齒空缺,鼻竇就會開始氣腔化,令鼻竇與牙槽骨的距離拉近,導致齒顎骨骨質流失,繼而引致垂直骨量不足。若然病人希望以植牙方式填補牙齒空缺,經牙醫診斷後出現上述情況的話,在植牙之前就需要進行鼻竇增高手術(又稱為補骨),確保口腔骨質能夠支撐植體。

鼻竇增高手術是為了將鼻竇黏膜與牙槽骨分離,騰出空間再注入骨粉,防止距離繼續拉近,為病人提供合適的口腔環境放置植體。要是病人在有需要但未有進行鼻竇增高手術的情況下植牙,就有機會令植體刺穿鼻竇,造成鼻竇炎。

如果病人有鼻竇炎與呼吸道感染病史,請務必事先告知牙醫,讓牙醫更妥善安排手術與衡量風險。因此,植牙前必須要到專業可靠的牙醫診所進行詳細檢查,保證牙齒健康之餘亦要顧及手術後的口腔情況。

*以上內容旨為一般牙科程序及知識,所有治療方法均有利有弊,並視乎個人情況而定。以上內容並不代表任何牙醫或牙科機構的專業意見或觀點。如有任何疑問,請向我們或你的家庭牙醫尋求正式醫療意見。

藍光漂牙 VS 家居漂牙該如何選擇?

除了臉部美白,近年也流行牙齒美白,在眾多美白牙齒方式中以漂牙最為常見,相信許多人都希望擁有更亮麗的牙齒,繼而到訪牙醫診所進行美白療程。

 

一般牙醫診所都會提供兩種牙齒美白服務:藍光漂牙與家居漂牙。現在讓我們先了解漂牙的原理。漂牙時使用的醫學級漂白劑氧化後就能讓牙齒變白,而照射藍光的用意就是加速氧化過程,從而達到美白效果。透過高濃度的美白劑、適合的照射時間和次數就可以安全而有效地美白牙齒,但是你們知道藍光漂牙與家居漂牙之前的分別嗎?以下是兩者的分別:

 

「藍光漂牙」的進行方法:

  1. 全程在診所進行
  2. 使用的漂白劑濃度極高,並由牙醫操作整個美白過程
  3. 以專業藍光燈儀器照射牙齒,大約需時六十分鐘,期間照燈三至四次
  4. 只需進行療程一次,馬上能夠看到美白效果

 

「家居漂牙」的進行方法:

  1. 整個過程由病人自己操作
  2. 醫生會為病人訂製專屬牙套,並將濃度較低的美白劑塗上牙套,讓美白劑慢慢滲入牙齒
  3. 病人需要每天配戴牙套兩至三小時,維持三至四星期就能達到美白效果

 

雖然兩種療程各有不同,但美白牙齒的成效不相伯仲,大概能夠維持兩年時間,如果病人能夠好好清潔牙齒,美白效果也可能維持更長。由於漂牙並非人人適合,若然病人患有有蛀牙及牙周病等問題,就必須先妥善處理再進行漂牙。進行牙齒美白治療前,請先到牙醫診所進行詳細檢查和評估再作決定。

 

*以上內容旨為一般牙科程序及知識,所有治療方法均有利有弊,並視乎個人情況而定。以上內容並不代表任何牙醫或牙科機構的專業意見或觀點。如有任何疑問,請向我們或你的家庭牙醫尋求正式醫療意見。

老人家掉牙實屬正常?

大家身邊的長者需要配戴假牙嗎?許多人認為隨著年紀變大,掉牙實在正常不過,甚至覺得這是必經階段。其實掉牙跟年紀並沒有必然的關係。

掉牙的主要成因有鈣質不足導致牙槽骨流失、牙齒清潔不足及欠缺日常口腔護理等。一般人在三十五歲以後就會出現骨質疏鬆,偏偏許多人到了五十歲以後才悟到補鈣的重要性。除了服食鈣片等營養補充品,攝取含豐富鈣質的食材如牛奶、芝麻、小唐菜、豆腐和魚類也可以讓牙齒更健康。

維持良好的口腔護理習慣固然重要,但是普通的刷牙程序不能有效清除牙結石和牙菌膜,透過洗牙及定期檢查牙齒,就可以確保牙齒健康無礙,即使發現口腔問題也能及時接受治療。

總括而言,掉牙並非老人的專利,年紀尚輕的人士也要小心保護牙齒。老人家也必須清楚知道,年紀增長不會導致掉牙,更不應認為既然年紀大會掉牙,就不需用心清潔牙齒,以上的各種謬誤都必須糾正。只要保持良好的口腔護理習慣,即使到了八十歲依然可以擁有健康強壯的牙齒。

*以上內容旨為一般牙科程序及知識,所有治療方法均有利有弊,並視乎個人情況而定。以上內容並不代表任何牙醫或牙科機構的專業意見或觀點。如有任何疑問,請向我們或你的家庭牙醫尋求正式醫療意見。

有什麼因素會影響珐瑯質的健康?

琺瑯質是人體內最堅硬的物質,它擔當著保護牙本質和牙髓的重要角色。當琺瑯質受損時,牙齒的抵抗力就會下降,除了不良的刷牙習慣,還有甚麼因素影響琺瑯質的健康或導致琺瑯質流失呢?

1. 不正確的刷牙方式:進食過酸性食物後,琺瑯質將處於軟化的狀態,立即刷牙的話會令牙膏內的研磨粒子傷害琺瑯質。唾液會在進食後的三十分鐘內中和口腔酸性,此時刷牙才能降低傷害琺瑯質的風險。

2. 過度美白牙齒:為了改善外觀,很多人會購買坊間的牙齒美白套裝,在沒有依照產品指引的情況下美白牙齒,可能會引致牙齒敏感,令牙齒外層的琺瑯質受損。在進行療程前,用家必須細閱產品說明,以免弄巧反拙。

3. 經常進食甜或酸的食物及飲料:很多人每天用餐時,都喜歡配搭一杯汽水,這些碳酸飲料屬於酸性,而且內含大量糖分。酸性飲料停留在口腔裡的時間越長,牙齒就會慢慢被侵蝕,繼而影響琺瑯質健康。使用飲管喝果汁或碳酸飲料就能避免接觸琺瑯質。

4. 生活上的壞習慣:生活中微不足道的行為例如用牙齒咬開包裝袋、咬汽水或啤酒瓶蓋都會影響琺瑯質健康。我們應該使用合適的工具,為了牙齒與琺瑯質健康不要貪圖方便。

以上的種種壞習慣你也有做過嗎?畢竟牙齒會伴隨我們一生,而且琺瑯質一旦受損就不能重生,日常生活上一定要好好維持口腔健康,保護琺瑯質。

*以上內容旨為一般牙科程序及知識,所有治療方法均有利有弊,並視乎個人情況而定。以上內容並不代表任何牙醫或牙科機構的專業意見或觀點。如有任何疑問,請向我們或你的家庭牙醫尋求正式醫療意見。

牙肉也會長暗瘡?

大家從小知道保持口腔健康的重要性,牙醫經常叮囑我們認真因為我們面對潛在口腔健康風險只有蛀牙及牙周病口腔疾病其中一個例子正是蛀牙除了侵蝕牙齒表面,蛀牙衍生出更多嚴重口腔問題,比較棘手的就是

若然長期沒有妥善清潔牙齒細菌便會積聚在牙齒牙齦,形成牙菌牙菌斑內的細菌進入牙齒就會發炎,甚至演變成牙周病蛀牙蛀牙開始擴散繼而影響牙髓深處細菌沿感染鄰近牙周組織形成如果發現異常腫脹就必須正視問題。

患者會感受長期痛楚之餘,在進食時對冷熱感覺也會特別敏感或疼痛,口腔難聞氣味面對牙瘡問題患者不應自行處理炎位置,切忌尖銳物戳破牙瘡,此舉不但增加細菌感染的風險無法根治患處患者儘快到專業的牙醫診所進行放膿手術,幫助牙齒消炎,配合正確習慣就能避免牙瘡復發。

*以上內容旨為一般牙科程序及知識,所有治療方法均有利有弊,並視乎個人情況而定。以上內容並不代表任何牙醫或牙科機構的專業意見或觀點。如有任何疑問,請向我們或你的家庭牙醫尋求正式醫療意見。

你的牙齒有咬合過深嗎?

多人都有咬合不正問題由於對日常生活外觀上的影響不也不太清楚正常咬合樣子,大部分患者太重視問題主動處理咬合不正的人相對較少

在多種咬合不正問題當中,咬合過深的情況最為常見,當我們的上排牙齒覆蓋了大部分下排牙齒以致看不到下排牙齒咬合過深。正確咬合上排牙齒只覆蓋部份下排牙(24mm

咬合過深的原因可以遺傳,亦可能是後天因素所影響,若然牙齒排列空間不足、磨牙習慣下顎牙齒的排列曲線都是導致咬合過深因素。雖然看似沒有影響但是時間對問題視而不見的話可能影響牙齒健康例如加快下排齒的損速度顳下頜關節紊亂、補牙鑲牙困難等。

解決咬合問題,最直接方法透過箍牙正,改善上下排牙的前後差距常見包括上排牙加上骨釘,把上排牙齒向上拉下排牙齒被覆蓋後便可擁有令人嚮往的完美型和笑容。

*以上內容旨為一般牙科程序及知識,所有治療方法均有利有弊,並視乎個人情況而定。以上內容並不代表任何牙醫或牙科機構的專業意見或觀點。如有任何疑問,請向我們或你的家庭牙醫尋求正式醫療意見。

牙齒上的白點是甚麼?

在刷牙時發現牙齒上多處有白點,是否意味著牙齒出現了甚麼問題呢?牙齒上的白點可能是氟化斑,也有機會是牙齒脫鈣。健康的牙齒表面有一層半透明的琺瑯質保護我們的牙齒。當口腔長期處於pH5.5以下酸性環境,牙齒內的鈣離子就開始流失,使牙齒表面浮現不透明的白色斑點,也就是牙齒脫鈣。

 

其實牙齒脫鈣是蛀牙的先兆,慢慢流失的鈣離子會損害牙齒表面結構,故此問題絕對不容忽視。經牙醫診斷為牙齒脫鈣後應該如何處理及補救呢?

 

最簡單直接的是從改善飲食習慣,減少飲用汽水等含糖量及酸性高的飲料,多喝清水以中和口腔內的酸性環境。健康的口腔所分泌的唾液裡的鈣和磷可以自動修復牙齒,填補流失的鈣質,患者也可以使用含氟牙膏修補牙釉質。

 

萬一牙齒出現了任何異狀,請盡快諮詢專業可靠的牙科診所,清楚了解牙齒狀況再作下一步行動。預防勝於治療,只要每天徹底清潔牙齒、定期洗牙及檢查牙齒,便能夠遠離種種口腔問題。

 

*以上內容旨為一般牙科程序及知識,所有治療方法均有利有弊,並視乎個人情況而定。以上內容並不代表任何牙醫或牙科機構的專業意見或觀點。如有任何疑問,請向我們或你的家庭牙醫尋求正式醫療意見。

根尖切除手術是甚麼?

牙根尖處於牙齦的深處,一般細菌不會輕易入侵到這裡,若然我們沒有把牙齒妥善清潔,令口腔長期處於不乾淨的狀態的話,細菌就會慢慢侵蝕牙齒表面,進而走到牙髓腔裡,要是細菌感染到牙根尖就會導致牙根尖發炎。由於細菌已經觸碰到牙齒的內部結構,為了保住真牙就只好接受根尖切除手術,從根源把細菌徹底清除。

 

在接受根尖切除手術前,牙醫會先為患者口腔進行掃描,以了解牙根形態、發炎位置與鄰近的牙齒組織。為手術位置進行局部麻醉後,牙醫會用手術器械翻開牙齦,將牙根尖準確定位,在顯微鏡的協助下清除發炎或壞死的組織以及末端受損的牙根尖。經清潔及消毒後,最後利用生物相容的材料將牙髓腔填滿,完成整個根尖切除手術。

 

根尖切除手術是目前最常見而有效的根管治療方式,其要求的專業技術及精準度極高,大家務必要挑選信譽良好及富有經驗的牙醫診所,聽取牙醫方面的詳細分析與評估後再決定是否進行手術。

 

*以上內容旨為一般牙科程序及知識,所有治療方法均有利有弊,並視乎個人情況而定。以上內容並不代表任何牙醫或牙科機構的專業意見或觀點。如有任何疑問,請向我們或你的家庭牙醫尋求正式醫療意見。

嘴巴開合時有怪聲?你可能患上了顳顎關節症候群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說話、打呵欠和吃東西,種種動作都需要用到賴顳顎關節(俗稱牙骹),隨長時間使用及勞損,便會導致賴顳顎關節繃緊與疲勞,演變為咀嚼肌力度不均問題,發炎的機會也隨之增加。

 

要預防顳顎關節症必須從生活習慣入手,例如不應只用一邊牙齒咀嚼,應平均使用左右兩邊的牙齒;不應長時間托腮;不應緊咬牙根入睡;改善晚上睡覺磨牙問題。不良的生活習慣很可能會引致到顳顎關節症,徹底改掉陋習可以有效預防換上此症。

 

萬一患上顳顎關節症又該如何處理呢?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須儘量避免將嘴巴張大,讓下顎慢慢修復及休養。在用餐前也可以把食物切成小塊,減低咀嚼次數。不論在清醒或熟睡時,許多人會不自覺地咬緊牙根,患者可以把上下排牙齒稍分開預留位置,以助舒緩下顎壓力。要是擔心入睡時磨牙問題嚴重,不妨到牙醫診所訂造專屬的夜間護齒牙套,以避免牙齒磨蝕。若然疼痛持續,就應盡快詢問專業牙醫進行檢查及診斷,進行相關的牙科治療,改善牙骹關節的不適與疼痛。

 

*以上內容旨為一般牙科程序及知識,所有治療方法均有利有弊,並視乎個人情況而定。以上內容並不代表任何牙醫或牙科機構的專業意見或觀點。如有任何疑問,請向我們或你的家庭牙醫尋求正式醫療意見。